《文献中的老子故里》目录
(暂收171篇文献,红字45篇为已点校过)
朝代 | 序号 | 名称 | 类别 | 时间 | 作者 |
(一) 两汉 | 1. | 《史记》 | 24史 | 西汉 | |
2. | 《汉书》 | 24史 | 东汉 | ||
3. | 《李母冢碑》 | 碑刻 | 东汉 | ||
4. | 《老子铭》 | 铭文、碑刻 | 东汉 | ||
(二) 魏晋 南北朝 | 5. | 《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》 | 诏书、碑刻 | 曹魏 | |
6. | 《大飨之碑》 | 碑刻 | 曹魏 | ||
7. | 《明帝御制碑》 | 碑刻 | 曹魏 | ||
8. | 《城冢记》 | 类书 | 曹魏 | ||
9. | 《晋太康地记》 | 地理志 | 西晋 | ||
10. | 《牵秀诗碑》 | 碑刻 | 西晋 | ||
11. | 《后汉书》 | 24史 | 南朝宋 | ||
12. | 《湛方生诗碑》 | 碑刻 | 东晋 | ||
13. | 《王异诗碑》 | 碑刻 | 东晋 | ||
14. | 《神仙传》 | 文集 | 东晋 | ||
15. | 《后汉书注》 | 史书 | 南朝梁 | ||
16. | 《至老子庙应诏诗》 | 诗赋 | 南北朝 | ||
17. | 《濑乡记》 | 笔记 | 东魏或北魏 | ||
18. | 《水经注》 | 地理志 | 北魏 | ||
19. | 《魏书》 | 24史 | 北齐 | ||
(三) 隋唐 | 20. | 《老子庙碑》 | 碑刻 | 隋 | |
21. | 《艺文类聚》 | 类书 | 初唐 | ||
22. | 《汉书注》 | 史书 | 初唐 | ||
23. | 《隋书》 | 24史 | 初唐 | ||
24. | 《括地志》 | 地理书 | 初唐 | ||
25. | 《晋书》 | 24史 | 初唐 | ||
26. | 《北史》 | 24史 | 初唐 | ||
27. | 《续高僧传》 | 传记 | 初唐 | ||
28. | 《追尊玄元皇帝制》(《唐老子册文碑》) | 诏书、碑刻 | 唐高宗 | ||
29. | 《改元光宅赦》 | 诏令 | 武则天 | ||
30. | 《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31. | 《道德经注碑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32. | 《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紫极宫颂碑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33. | 《追尊先天太皇德明兴圣皇帝等制》 | 诏令 | 唐玄宗 | ||
34. | 《崇礼元元皇帝制》 | 诏令 | 唐玄宗 | ||
35. | 《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加号册》 | 诏令 | 唐玄宗 | ||
36. | 《老子庙碑诗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37. | 《玄元皇帝庙额碑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38. | 《老子庙碑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39. | 《老子圣母碑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40. | 《唐梦真容碑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41. | 《唐玄宗御旨碑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42. | 《唐真源观钟铭》 | 碑刻 | 唐玄宗 | ||
43. | 《初学记》 | 类书 | 唐玄宗 | ||
44. | 《肃宗御制碑》 | 碑刻 | 唐肃宗 | ||
45. | 《赋得古井送王明府》 | 诗赋 | 中唐 | 戴叔伦 | |
46. | 《元和郡县志》 | 志书 | 中唐 | ||
47. | 《太清宫唐斋醮记碑》 | 碑刻 | 中唐 | ||
48. | 《唐故太清宫三洞法师吴先生碑铭(并序)》 | 唐德宗 | 权德舆 | ||
49. | 《通典》 | 政书 | 唐德宗 | 杜佑 | |
50. | 《修亳州太清宫诏》 | 诏令 | 唐文宗 | ||
51. | 《令宣武军节度使李程兼充亳州太清宫使诏》 | 唐文宗 | |||
52. | 《置降神圣节敕》 | 诏令 | 唐武宗 | ||
53. | 《老君庙》 | 诗赋 | 晚唐 | 温庭筠 | |
54. | 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 | 文集 | 晚唐 | ||
55. | 《答亳州太清宫使李蔚表进老君灵应诏 》 | 唐懿宗 | |||
56. | 《请移真源县就太清宫奏》 | 唐昭宗 | 潘稠 | ||
57. | 《赐亳州太清宫敕》 | 诏书 | 唐昭宗 | ||
58. | 《历代崇道记》一卷 | 笔记 | 唐僖宗 | 杜光庭 | |
59. | 《道教灵验记·亳州太清宫验》 | 杜光庭 | |||
60. | 《杜光庭诗碑》 | ||||
(四) 五代 | 61. | 《玄元庙枯桧再生敕》 | 诏令 | 后唐·庄宗 | |
62. | 《进封王晏球等制》 | 后唐·明宗 | |||
63. | 《改上清宫为太清宫诏》 | 五代十国初 | 李柷 | ||
64. | 《改唐庄宗陵名诏》 | 后晋·高祖 | |||
65. | 《旧唐书》 | 24史 | 后晋 | ||
(五)两宋 | 66. | 《太平广记》 | 纪实小说集 | 宋太宗 | |
67. | 《太平御览》 | 类书 | 宋太宗 | ||
68. | 《文苑英华》 | 类书 | 宋太宗 | ||
69. | 《旧五代史》 | 24史 | 宋太宗 | ||
70. | 《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》 | 碑刻 | 宋太宗 | 和㠓 | |
71. | 《谏祠亳州太清宫奏》大中祥符六年十月 | 宋真宗 | 孙奭 | ||
72. | 《重修亳州洞霄宫碑铭并序奉劾撰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杨亿 | |
73. | 《先天太后之赞碑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||
74. | 《御制朝谒太清宫颂并序》 | 诏书 | 宋真宗 | ||
75. | 《奉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宝册》 | 诏书、碑刻 | 宋真宗 | ||
76. | 《亲祠亳州太清宫回日恭谢天地诏》 | 诏书 | 宋真宗 | ||
77. | 《改明道宫奉安玉皇像诏》 | 诏书 | 宋真宗 | ||
78. | 《御制老君赞并序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||
79. | 《御制老君古玉石像赞并序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||
80. | 《上作朝谒颂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||
81. | 《老君像赞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||
82. | 《亲祠颂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向敏中 | |
83. | 《太清宫颂碑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向敏中 | |
84. | 《明道宫碑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王旦 | |
85. | 《太清宫崇真桥记碑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王钦若 | |
86. | 《明道宫观妙亭记》 | 碑刻 | 宋真宗 | 李迪 | |
87. | 《老子赞》 | 诗赋 | 北宋 | 丁谓 | |
88. | 《太平寰宇记》 | 志书 | 北宋 | ||
89. | 《集古录》 | 篆刻集录 | 北宋 | 欧阳修 | |
90. | 《太清宫九詠序》 | 诗赋 | 北宋 | 范仲淹 | |
91. | 《唐大诏令集》 | 诏书 | 北宋 | 宋敏求 | |
92. | 《长安志·盩厔》 | 志书 | 北宋 | 宋敏求 | |
93. | 《舆地广记》 | 地理志 | 北宋 | 欧阳忞 | |
94. | 《大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| 地理志 | 宋末元初 | ||
95. | 《文献通考》卷320·舆地考·亳州·老子诞生地 | 政书 | 宋元之际 | 马端临 | |
96. | 《太清宫》 | 诗赋 | 北宋 | 欧阳修 | |
97. | 《司马光诗碑》 | 碑刻 | 北宋 | 司马光 | |
98. | 《送李密赴亳州》 | 诗赋 | 北宋 | 苏东波 | |
99. | 《元丰九域志》 | 地理志 | 北宋 | ||
100. | 《新定九域志》 | 地理志 | 北宋 | ||
101. | 《新唐书》 | 24史 | 北宋 | ||
102. | 《犹龙传》 | 传记 | 北宋 | ||
103. | 《毫州太清宫记》 | 碑刻 | 北宋 | 张商英 | |
104. | 《九域守令图》 | 碑刻 | 北宋 | ||
105. | 《金石录》 | 篆刻集录 | 北宋 | ||
106. | 《隶释》《隶续》 | 类书 | 北宋 | 洪适 | |
107. | 《初寮集》卷五 | 北宋末 | 王安中 | ||
108. | 《懒真子》卷四 | 北宋末 | 马永卿 | ||
109. | 《老学庵笔记》 | 笔记 | 南宋 | 陆游 | |
110. | 《宝刻类编》 | 类书 | 南宋 | ||
111. | 《混元圣纪》 | 传记 | 南宋 | ||
112. | 《太上老君年谱要略》 | 传记 | 南宋 | ||
113. | 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 | 史书 | 南宋 | ||
114. | 《明堂大礼前一日皇帝合诣太庙朝飨议》 | 南宋 | 孙近 | ||
115. | 《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》 | 南宋 | 叶适 | ||
116. | 《玉海》 | 南宋 | 王应麟 | ||
117. | 《太清宫简要记》 | 南宋 | 郑樵 | ||
118. | 《通志》 | 政书 | 南宋 | 郑樵 | |
(六) 金朝 | 119. | 《续修太清宫记碑》 | 碑刻 | 金 | |
120. | 《亳州彩绘太清宫大殿圣像记碑》 | 碑刻 | 金 | ||
121. | 《太清宫诗》 | 碑刻 | 金 | ||
122. | 《太清宫庙产碑》 | 碑刻 | 金 | ||
123. | 《亳州请疏碑》 | 碑刻 | 金 | ||
124. | 《金太清宫前提点大师郑居澄预志墓碑》 | 碑刻 | 金 | ||
(七) 元代 | 125. | 《明道宫青天歌碑》 | 碑刻 | 元初 | |
126. | 《金史》 | 24史 | 元初 | ||
127. | 《宋史》 | 24史 | 元初 | ||
128. | 《海都太子令旨碑》 | 碑刻 | 元初 | ||
129. | 《太清宫执照碑》 | 碑刻 | 元初 | ||
130. | 《太清宫圣旨碑》 | 碑刻 | 元初 | ||
131. | 《女炼师玄真通明真人奥敦君道行记碑》 | 碑刻 | 元初 | ||
132. | 《重修奉元明道宫记》 | 碑刻 | 元中 | ||
133. | 《大元太清宫应缘扶教肇玄崇道真君道行碑》 | 碑刻 | 元中 | ||
134. | 《大元重修奉元明道宫记碑》 | 碑刻 | 元中 | ||
135. | 《重修亳州太清宫太极殿碑》 | 碑刻 | 元中 | ||
136. | 《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之赞碑》 | 碑刻 | 元中 | ||
137. | 《道德真经藏室慕微闭题科文疏》 | 元中 | |||
138. | 《天静宫兴造碑》 | 碑刻 | 元末 | ||
(八) 明代 | 139. | 《过老子庙》 | 诗赋 | 明洪武 | 朱元璋 |
140. | 《元史》 | 24史 | 明洪武 | ||
141. | 《永乐大典》卷10135·史字 | ||||
142. | 《大明一统志》 | 史书 | 明天顺 | ||
143. | 《太清宫诗》 | 诗赋 | 明天顺 | 刘昌 | |
144. | 《河南总志》 | 史书 | 明成化 | ||
145. | 《中都志》 | 地方志 | 明弘治 | ||
146. | 《亳州志》 | 地方志 | 明嘉靖 | ||
147. | 《孔子问礼处碑》 | 碑刻 | 明万历 | ||
148. | 《大明一统名胜志》 | 地理志 | 明崇祯 | ||
149. | 《格古要论》 | 曹昭 | |||
150. | 《广舆记》卷六·苦县·太清宫·灵溪池 | 陆应阳 | |||
151. | 《老子翼》 | 焦竑 | |||
152. | 《正统道藏·08·洞真部》 | ||||
153. | 《寰宇通志》 | 明景泰 | |||
(九) 清代 | 154. | 《重修太极殿记碑》 | 碑刻 | 清康熙 | |
155. | 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》 | 类书 | 清康熙 | ||
156. | 《颍州府志》 | 地方志 | 清乾隆 | ||
157. | 《亳州志》 | 地方志 | 清乾隆 | ||
158. | 《宋会要辑稿》 | 徐松 | |||
159. | 《钦定四库全书》子部十·宋·周密撰<齐东野语·端平入洛>卷五 | ||||
160. | 《隶辨》卷七·老子铭 | 顾蔼吉 | |||
161. | 《河南通志》 | 志书 | 顺治 | ||
162. | 《江南通志》 | 志书 | 乾隆 | ||
163. | 《重修安徽通志》 | 志书 | 光绪 | ||
164. | 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》 | 傅恒 | |||
165. | 《读史方舆纪要》 | 顾祖禹 | |||
166. | 《水经注图》·涡水 | 地理志 | 清光绪 | 杨守敬 | |
167. | 《水经注疏》 | 地理志 | 清光绪 | 杨守敬 | |
(十) 民国 | 168. | 《老子诞生处》《赖乡曲仁里》 | 碑刻 | ||
169. | 《清理太清宫庙产碑》 | 碑刻 | |||
170. | 《涡阳县志》 | 地方志 | |||
171. | 《涡阳风土记》 | 地方志 |
【40条新补充的老子史料】
1.唐·武则天《改元光宅赦》
2.唐·文宗皇帝《令宣武军节度使李程兼充亳州太清宫使诏》
3.唐·懿宗皇帝《答亳州太清宫使李蔚表进老君灵应诏 》
4.唐·潘稠《请移真源县就太清宫奏》
5.唐·权德舆《唐故太清宫三洞法师吴先生碑铭(并序)》
6.唐·杜佑《通典》
7.唐·杜光庭撰《道教灵验记·亳州太清宫验》
8.唐·杜光庭《历代崇道记》一卷,书撰成于唐僖宗
9.五代十国初·李柷《改上清宫为太清宫诏》
10.后唐·明宗《进封王晏球等制》
11.后晋·晋高祖《改唐庄宗陵名诏》
12.北宋·孙奭《谏祠亳州太清宫奏》(大中祥符六年十月)
13.北宋·宋敏求《唐大诏令集》
14.北宋·宋敏求《长安志·盩厔》
15.北宋·欧阳忞 《舆地广记》
16.北宋·范仲淹《太清宫九詠序》
17.北宋末·王安中《初寮集》卷五
18.北宋末·马永卿《懒真子》卷四
19.南宋·孙近《明堂大礼前一日皇帝合诣太庙朝飨议》
20.南宋·叶适《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》
21.南宋·王应麟《玉海》
22.南宋·郑樵《太清宫简要记》
23.南宋·郑樵《通志》卷182.
24.宋末元初《大元混一方舆胜览》
26.宋元之际·马端临《文献通考·卷320·舆地考·亳州·老子诞生地》
26.明·曹昭《格古要论》
27.明·《永乐大典·卷10135 史字:李乾娶益寿氏女婴敷生子李耳》
28.明·陆应阳《广舆记·卷六·苦县·太清宫·灵溪池》
29.明·焦竑《老子翼》
30.明·景泰《寰宇通志》
31.明·《正统道藏·08·洞真部》
32.清·徐松《宋会要辑稿》
33.清·《钦定四库全书·子部十·宋·周密撰<齐东野语·端平入洛>卷五》
34.清·顾蔼吉《隶辨·卷七·老子铭》
35.清·顺治《河南通志》
36.清·乾隆《江南通志》
37.清·光绪《重修安徽通志》
38.清·傅恒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》
39.清·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
40.清·杨守敬《水经注图·鹿邑涡河故道方圆图》
北宋·马永卿《懒真子》卷四
“至于苦县光和,人多未详,王内翰亦不解。谨按老子苦人也,今为亳州卫真县,县有明道宫,宫中有汉光和年中所立碑,蔡邕所书。”
马永卿(?-1136年后),北宋末官员,字大年(一作名大年,字永卿乃误),其先合肥人,迁扬州,流寓铅山。生年不详,南宋绍兴六年仍在世。北宋大观三年(公元1109年)进士。刘安世谪亳州,寓永城,永卿为永城主簿,因往求教。又尝官於江都、淅川、夏县及关中。永卿追录安世语为《元城语录》三卷,附行录一卷,《懒真子》五卷,均《四库总目》行於世。
主办单位:中国老子网
地址:中国 周口 鹿邑县老子文化园区 电话:0394-7282233
TOP